手机APP
登录-注册关于我们客服小付
新闻中心/正文/

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天降“扶贫款”,新型骗局需警惕

2025年07月14日 19:55 来源:网络

近年来,随着金融监管强化与 “断卡行动” 持续推进,传统洗钱渠道不断收窄,诈骗分子转移涉案资金的手段加速迭代。在此背景下,老年群体因信息获取渠道相对闭塞、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被犯罪分子视作实施洗钱犯罪的 “新突破口”

反诈是门必修课,筑牢防线守好责,学习了解新型骗局,共同提升识骗防诈的意识与能力。

 

一、案例回顾

事发当日,李先生前往当地银行,称其通过手机银行转账时,不慎将49万元误转入杨女士账户(此前杨女士的账户储存在李先生的手机银行转账名单中),请求银行协助追回。然而在银行工作人员展开协助核查后,却发现了诸多疑点,转账操作流程与常规误转情形存在显著差异,随后工作人员建议双方报警处理。

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有组织的洗钱犯罪网络逐渐清晰。原来,李先生收到了声称是“国家乡村振兴扶贫专项补贴”的诈骗短信,短信链接指向一个伪装成政府官网的诈骗APP,李先生下载该APP后,按照所谓指引完成了“补贴申请”,然而,这一过程中他被要求先将一笔“验证资金”转入指定账户,而这实则是诈骗分子设计的洗钱手段。

经溯源,该笔资金实为上海一名诈骗受害人的涉案款项。调查人员还原了洗钱路径——犯罪团伙先将诈骗所得资金转入李先生的账户,随后诱骗李先生“协助过账”,最终通过其账户完成了资金的转移。

此案例暴露出洗钱犯罪的新特点和手段。由于老年群体反诈经验不足,极易成为此类犯罪的目标。犯罪分子利用老年人对国家政策的信任以及追求回报的心理,通过虚假信息诱导其下载诈骗APP,获取个人敏感信息,进而操控其进行洗钱操作。

 

二、手法分析

“扶贫款”诈骗是当前诈骗分子洗钱的套路之一,是指不法分子通过网络APP下载、电话、短信、快递寄件等渠道,编造免费领取“国家扶贫款”“百万扶贫基金”“养老金”、高额补贴等虚假扶贫项目。以做任务便可领取“扶贫款”为由,诱导受害人提供银行账户帮助取现转账完成赃款转移,从而达到洗钱目的。

诈骗分子会教老年人如何应对银行工作人员的询问,甚至提供详细的应对核查的话术。甚至诈骗分子会教唆老年人采取辱骂、倒地不起等方式对抗核查,成为了犯罪活动的挡箭牌。

 

三、安全提示

1、不轻信陌生电话及来历不明的邮件快递

国家的各类福利政策均有正规的申请渠道和流程,不会通过非官方、私下的方式通知领取。收到此类文件,不要轻信其中的内容,更不要扫描文件上的二维码或是添加文件里的联系方式,一定要从官方平台向有关部门致电求证。

 

2、不要下载来历不明的APP

APP在手机应用市场的有严格的上架审核流程,需要提供相关资质证明。由于虚假APP无法在正规应用市场上架,诈骗分子只能以发送网址链接或二维码的方式让被害人下载涉诈APP。

 

3、请合法使用支付账户、银行卡、手机卡等

各类诱惑参与洗钱的套路频频出现,若提供银行卡参与“收款“或“取现”,成为洗钱环节中的一环,可能涉嫌犯罪,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打击。如不幸被骗,一定要保留好相关信息,并立刻拨打110报警。

 

来源:整理自网络

 

【免责声明】

付费通对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真实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

 

【版权声明】

本文资料搜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删除。

合作伙伴
  • 上海城投
  • 国家电网
  • 上海燃气
  • 中国电信
  • 中国移动
  • 中国联通
  • 东方有线
合作银行
PCI DSS 证书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上海市支付机构承诺书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违规信息举报中心工商营业执照沪ICP备05055979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