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卡行动|揭秘“两卡”涉诈骗局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犯罪活动猖獗,而“实名不实人”的银行卡、电话卡成为犯罪分子的重要工具。为斩断这类犯罪的信息流与资金流,国家自2020年10月起开展“断卡”行动。
正值“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学习“两卡”涉诈常见手段,提升辨别及防范意识和能力,远离风险。
一、骗局分析
1、“贷款刷流水”骗局
以办理贷款为由邮寄、出借银行卡,犯罪分子以包装“刷流水”方式完成涉诈资金“洗钱”过程。
主要表现形式为:企业及个人因急需贷款进行资金周转,由于征信存在问题而不能在银行办理或想通过“捷径”尽快办理贷款业务,当事人从微信、快手、陌陌、路边小广告等多种渠道获取自称可以为黑户及失信人员办理贷款的人取得联系,对方用专门的话术来博取当事人信任,给当事人发送伪造的公司营业执照、身份证信息,并告知当事人要将自己的银行卡、U盾、密码、对公帐户、手机卡等邮寄或送至指定地点进行“刷流水”包装,以提高贷款额度及贷款进程,这样就可以办理贷款业务。
这所谓的“贷款”,是将自己的“两卡”邮寄或送至犯罪分子手中后,犯罪分子将诈骗的赃款通过这张银行卡进行转移,少则几千多则上百万,进而成为犯罪分子洗钱的工具。
2、高价收购“两卡”骗局
以高额费用收取“两卡”,吸引人员卖卡。
电信诈骗犯罪团伙会根据银行卡类别、额度不同,每张银行卡的价格在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有的还会成套收取,即购买一个人的手机卡、银行卡、U盾“三件套”,后伪装成此人身份实施电信诈骗。卖卡人员通常也能察觉到行为的违法,但还是觉得这样来钱快、抱有侥幸心理将卡出卖,殊不知成了“替身使者”、电诈犯罪的帮凶。
3、“手机口”骗局
以“手机口”方式,替诈骗犯罪团伙拨打电话方式成为诈骗分子的帮凶。
当前电话卡涉诈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群体及未成年人,犯罪分子会以每小时100元、200元的报酬进行诱惑,手段通常采用“两部手机”,一部手机与犯罪团伙通过QQ、纸飞机等聊天软件联系,另一部手机根据犯罪分子提供的受害人电话号码进行拨打,两部手机打开免提,直接形成犯罪分子与受害人直接对话进行诈骗,从而规避诈骗团伙的电话归属地。
4、“刷单”骗局
以扫码入群免费领取礼品变相刷单返利,成为潜在受害人或者成为涉诈卡主。犯罪分子会通过发放水杯等不特定礼品吸引当事人扫码入“红包群”,刚入群时群里会不定时发放小额红包,成为犯罪分子潜在受害人,同时会利用绝大多数贪图小利的心理,让当事人再进入一个更大的“红包群”,诱使当事人下载刷单返利APP做任务(点赞、浏览、点关注)给钱,前几单会根据任务数量进行返款,返款时要求提供银行卡号或收款二维码(微信、支付宝等),逐步诱使当事人进行押单、双件、押抖币、押快币等选项、网上购物实质不发货是刷单、刷销量进行返利等方式实施诈骗。而当事人返利的钱,正是犯罪分子实施诈骗的赃款。
二、安全提示
在生活中,我们怎么做才能有效防范呢?
1、妥善保管身份证、银行卡、网银U盾、手机等,不出租、出售、出借给他人使用;不随意丢弃刷卡交易凭条;不向任何人发送带有银行卡信息和支付信息的图片等;
2、不点击短信、网络聊天工具或网址中的可疑链接,不登录非法网站;慎扫不明来历二维码;不轻信陌生电话;使用资金较少的银行卡用于网络支付等;
3、如前期身份证有遗失经历、前期电话卡或者银行卡有异常情况的话,请及时查询个人名下是否有不知情的电话卡或者银行卡,并及时处理;
4、主动配合各金融机构开展的睡眠账户、超量账户清理工作,主动清理注销名下闲置账户,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保障账户资金安全,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5、如个人相关信息泄露或银行卡被盗刷,应尽快挂失银行卡,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提供相关证据配合公安机关开展案件调查。
来源:整理自网络
【免责声明】
付费通对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真实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
【版权声明】
本文资料搜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