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
登录-注册关于我们客服小付
新闻中心/正文/

日常反诈指南,筑牢安全防线

2025年04月09日 19:46 来源:网络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严重威胁公众财产安全。2025年电信诈骗案件仍呈高发态势,跨境化、链条化特征显著。

学习新近司法案例,梳理电信诈骗类型,提升公众防诈反诈意识,共同“守护支付安全”

 

一、虚假投资理财诈骗:高收益背后的陷阱

⚫ 案例回顾:

王某等人搭建虚假股票交易平台,通过微信群伪造投资盈利假象,诱导被害人充值后操控后台数据制造亏损,涉案金额近千万元。

另一案件中,赵某因轻信短视频平台的高收益炒股广告,下载虚假App投资16万元后无法提现。

 

⚫ 手法解析:

以“低投入、高回报”为诱饵,初期给予小额返利获取信任,最终卷款跑路。

 

⚫ 防诈提示:

(1)投资需选择正规平台,警惕非官方渠道推荐。

(2)凡要求充值至个人账户或无法提现的平台均为诈骗。

 

二、直播带货诈骗:低价促销的伪劣陷阱

⚫ 案例回顾:

苏某波团伙通过快手直播宣称低价销售正品iPhone,实际邮寄价值仅50元的二手手机,骗取数百名消费者钱财,最终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

另一案件中,王某智等人以“共享充电宝”扣费为名,诱导扫码支付后失联,涉案金额8万余元。

 

⚫ 手法解析:

利用直播热度虚构促销活动,以次充好或直接卷款。

 

⚫ 防诈提示:

(1)选择正规电商平台购物,避免私下交易;

(2)超低价商品多为骗局,付款前核实商家资质。

 

三、网络交友诈骗:情感与金钱的双重陷阱

⚫ 案例回顾:

周女士在社交软件结识自称“军人”的男子,对方以共同投资虚拟币为名,诱骗其投入全部积蓄,最终损失数十万元。

另一案例中,诈骗团伙伪装成“高富帅”“白富美”,通过婚恋App骗取被害人财物,涉案人员被判处有期徒刑。

 

⚫ 手法解析:

利用情感需求建立信任,虚构紧急事件或投资机会诱导转账。

 

⚫ 防诈提示:

(1)网络交友需核实身份,避免经济往来;

(2)凡以“生病”“投资”等理由索要钱财的均为诈骗。

 

四、冒充客服退款诈骗:“百万保障”背后的陷阱

⚫ 案例回顾:

双十一期间,重庆杨女士接到自称“淘宝客服”的电话,称其购买的商品缺货需退款。对方诱导她进入虚假理赔网页输入个人信息,导致银行卡被盗刷1.55万元。

另一案例中,李女士被冒充微信支付“客服”的骗子以“关闭百万保障功能”为由,要求转账至“安全账户”,最终被骗数万元。

 

⚫ 手法解析:

骗子利用消费者对平台功能的陌生,虚构扣费风险,通过伪造链接或远程控制实施诈骗。

 

⚫ 防诈提示:

(1)官方客服不会要求转账至个人账户或共享屏幕;

(2)微信“百万保障”功能为免费服务,无需关闭。

 

五、兼职刷单诈骗:“点赞返利”的陷阱

⚫ 案例回顾:

王先生通过抖音看到兼职刷单广告,下载App后初期获得小额返利,但在投入12万余元后无法提现。

另一案件中,受害者因扫码参与“快递抽奖”加入刷单群,最终被骗115万元。

 

⚫ 手法解析:

以“零门槛、高返利”吸引求职者,逐步诱导大额投入后切断联系。

 

⚫ 防诈提示:

(1)刷单本身违法,任何要求垫资的兼职均不可信;

(2)警惕非官方渠道发布的兼职信息。

 

防诈需筑牢三道防线:

(1)信息核实:对陌生电话、链接保持警惕,通过官方渠道确认身份;

(2)资金保护:不向陌生账户转账,不泄露银行卡密码、验证码;

(3)法律意识:参与刷单、代购等灰色活动可能涉嫌违法,需远离诱惑。

来源:整理自网络

【免责声明】

付费通对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真实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

【版权声明】

本文资料搜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删除。

 

合作伙伴
  • 上海城投
  • 国家电网
  • 上海燃气
  • 中国电信
  • 中国移动
  • 中国联通
  • 东方有线
合作银行
PCI DSS 证书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上海市支付机构承诺书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违规信息举报中心工商营业执照沪ICP备05055979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