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正文
5.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识别非法集资,远离套路陷阱
2023年05月18日 11:58 来源:
2023年5月15日是第十四个全国公安机关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主题为“与民同心,为您守护”。那对于经济犯罪,你了解多少呢?
一、什么是经济犯罪?
经济犯罪是指在商品经济的运行领域中,为谋取不法利益,违反国家法律规定,严重侵犯国家管理制度、破坏社会经济秩序,依照刑法应受刑事处罚的行为。经济犯罪的案件,可能一个案件就会有上百名犯罪嫌疑人,也可能会有上千名受害人,这样的案件更复杂更棘手,更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二、经济犯罪的特征?
①贪利性。大多数经济犯罪都具有非法牟取经济利益的目的,犯罪人为了一己之利,采取不正当的手段侵吞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财产,损害合法经营者的利益,同时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秩序。
②复杂性。经济犯罪由于发生在市场经济运行领域,因而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犯罪,其犯罪结构十分复杂。市场经济运行领域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动态领域,其中围绕商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形成的纷繁复杂的经济关系相互交织在一起,几乎囊括了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和部门,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证券期货市场、房地产市场及科技市场等各种专业市场的建立,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变得更加多样化。在这样一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形形色色的经济犯罪大量滋生、蔓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特点。
③职能性。经济犯罪的行为人一般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很多人甚至具有丰富的经济、财税、贸易、会计或者法律方面的专门知识,具有长期从事经济活动的经验,在犯罪手段上,一般不直接使用暴力、不明火执仗、不具有攻击性,犯罪人往往以其专业知识或利用其职务便利,深思熟虑、精心策划,通过钻法律空子达到牟取非法经济利益之目的。
④隐蔽性。经济犯罪并不像传统犯罪那样赤裸裸地违反社会公德和人们所熟知的行为规则,其行为人往往又是经济关系的一方当事人,使用的犯罪手段具有经济活动的性质,因而其犯罪不容易被公众所知晓,其社会危害性也不易被人们所认识。
三、常见的经济犯罪有哪些?
(一)非法集资类经济犯罪
非法集资不是一个具体刑事罪名,它指的是一类犯罪行为。具体来说是有两个罪名,一个是集资诈骗罪,一个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的犯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是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
(二)非法集资类犯罪特征
①未经有权机关依法批准,这个有权机关不仅仅是市场监管部门,还需要特定的从事金融行业的牌照。
②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即社会公众筹集资金,不特定对象就是面向社会不特定的人群推介所谓的理财产品,约定利息超过LPR一年内人民币基准利率四倍的部分,在法律层面是不受保护的。
③承诺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出资人货币、实物、股权等形式的投资回报。往往承诺的利息远远超出银行利率。
④以合法集资形式掩盖非法集资目的。从事非法集资犯罪活动的人大多都会找一些所谓的实体项目来进行掩盖,虚构各种项目都在赚钱的假象,或者以投资项目的名义,行诈骗之实。比如当下频发的以养老投资为名,进行非法集资或者是传销的犯罪。
(三)非法集资常见手段
①承诺高额回报;
②编造虚假项目;
③以虚假宣传造势;
④利用亲情诱骗;
⑤打着“互联网金融”的幌子。
(四)怎样识别非法集资
①要认清非法集资的本质和危害,提高识别能力,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对“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的投资项目进行冷静分析,避免上当受骗。
②要结合非法集资的基本特征,主要看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以及其从事的集资活动是否获得相关的批准;是否承诺回报,非法集资行为一般具有许诺一定比例集资回报的特点。
③要增强理性投资意识。高投资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不规范的经济活动更是蕴藏着巨大风险。
④要增强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意识。非法集资是违法行为,参与者投入非法集资的资金及相关利益不受法律保护。要认真识别,谨慎投资。
树立正确投资观念 勿信“天上掉馅饼”
来源:整理自网络
【免责声明】
付费通对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真实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
【版权声明】
本文资料搜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