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正文
见招拆招,警惕常见电信网络诈骗
2023年05月06日 19:57 来源:
一、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
“电信网络诈骗”是违法犯罪分子利用手机短信、电话、传真和互联网等通讯工具,假冒国家机关、公司、医院、朋友等名义,谎称被骗人中奖、退税、家人意外受伤、朋友急事、有人加害或出售致富信息和投资分红等情况,骗取受害人信任后,叫其将钱汇入到指定银行卡账户的一种诈骗活动。
二、常见电信网络诈骗类型
01、退税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悉受害人电话号码后,冒充国家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打电话给受害人谎称要退税,诱骗受害人到自动柜员机(ATM、CRS等)上按其指令操作以此骗走受害人银行卡上的存款。
02、中奖诈骗
犯罪分子假冒公司工作人员或者公证处工作人员,以手机短信、打电话、电子邮件、QQ、微信等方式向受害人谎称其中大奖,叫受害人将“所得税”“公证费”“手续费”及“风险抵押金” 等存入其指定银行账号,其再向受害人兑现支付“奖金”,以此骗取受害人钱款。
03、培训诈骗
犯罪分子假冒消防、税务、工商、海关等国家机关、伪造国家机关公文,以传真形式向公司、企业等单位发“培训通知”,要求其派员参加培训,并叫公司、企业将“培训费” 打到其指定的银行卡账户上,以骗取钱款。
04、家人遭遇意外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不法手段获悉受害人及其在外地打工、学习、经商的家人的电话号码,先故意电话滋扰身在外地的家人,待其不耐烦而关机后,犯罪分子迅速打通受害人电话,假冒医院领导、警察、老师、朋友的名义,谎称其在外地的家人意外受伤害(如出车祸、被人打伤、被人绑架)或突然患疾病急需抢救治疗,叫受害人赶快将“抢救费用”或“赎金”打到其指定的银行账户上,以此骗取钱款。
05、网络购物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电话或短信等方式告诉受害人其网上购物未能成功,要求受害人将款项汇至指定银行账户。
常用手段包括:谎称下订单时卡单或购物网站系统故障,要求重新支付或重新下订单;谎称支付宝公司系统正在维护,要求直接将钱汇到其指定的银行账户;谎称受害人购买机票时提供的身份信息有误,要求重新支付购票款等。
06、虚构投资诈骗
犯罪分子以某某证券公司名义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方式散布虚假投资消息,获取受害人信任后,又引导其在自身搭建的虚假交易平台上购买期货、现货等投资产品,从而骗取受害人资金。
07、虚构反洗钱、刑事案件等诈骗
犯罪分子假冒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工作人员,利用手机短信或电话向受害人谎称有人举报其银行存款涉嫌洗钱、贩毒等犯罪行为,假意为了受害人的资金安全,套取受害人存款开户行及银行卡(存折)卡号(存折账号)、密码号后窃转走受害人存款或以叫受害人将存款转到其提供的“安全账户”的手段,骗走受害人存款。
除以上列出的诈骗方式之外,常见诈骗方式还包括:虚构绑架诈骗,冒充黑社会诈骗,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诈骗,虚构招聘信息诈骗,无偿提供低息贷款诈骗,冒充领导诈骗等等。
三、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诈骗犯罪分子都是利用受害人趋利避害和轻信麻痹的心理,诱使受害人上当,为此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特别是有老年人的家庭,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以免上当受骗:
1、多分析:涉及转账汇款的电话、短信、微信、邮件、QQ信息或广告等,一定仔细分析,辨别真伪。如有疑问,可向亲戚、朋友、同事核实或拨打110求助咨询。
2、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轻易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银行账户等情况。
3、不转账:保证自己银行账户内资金安全,不轻易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四、遇到电信网络诈骗怎么办
遇到诈骗,记下诈骗犯罪分子的电话号码、QQ号、银行卡账号或其他信息,并记住犯罪分子的口音、语言特征和诈骗经过,及时拨打110报警。
来源:整理自网络
【免责声明】
付费通对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真实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
【版权声明】
本文资料搜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