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正文

整治拒收现金行为,优化支付服务

2025年09月18日 19:17 来源:网络

      随着电子支付的发展,现金收付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拒收现金现象时有发生。为了强化现金服务基础保障作用,中国人民银行开展拒收人民币现金专项整治工作,对拒收现金行为实施处罚,巩固拒收现金违法的共识,并积极推广现金服务便利化举措。

      自2018年起,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开展整治拒收现金工作,建立整治拒收现金会商机制,依法惩处拒收现金行为,取得了一定成效。

      当前,整治拒收现金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情况,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常态化开展综合整治。越来越多线下场景与移动支付捆绑,造成现金使用难。同时,部分经营主体收取现金的意愿下降,不愿在准备零钱、培训收银员、前往商业银行存取现金等方面增加支出。

      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常态化开展综合整治,自2023年10月起,会商机制成员单位联合开展为期半年的整治拒收现金专项行动,组织开展拒收现金全面摸排工作,主要聚焦基础公共服务、行政事业性收费、交通运输、大中型商业、公园景区和小微经济等民生场景。中国人民银行还进一步实施查处,对公众关注度高、影响范围大的违法主体实施处罚并公示曝光。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人民币现金是我国境内最基础的支付手段。现金使用几乎不受环境、场景、物质条件限制,不需要银行账户、手机终端等应用基础,对老年人、农村居民等特定群体至关重要。

      中国人民银行的抽样调查显示,老年人中经常使用现金的人数占比超过75%。其中,县域老年人经常使用现金人数占比为80.4%。另外,批发零售等行业的小微商户、进城务工人员等使用现金也比较多。

      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商业银行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等群体现金存取业务便利化水平。针对养老金发放等特殊时点、中小面额人民币等特殊需求,做好准备、提高办理效率;为老年人提供现金业务优先窗口、绿色通道,为行动不便老年人提供特色现金服务。

      除了提高老年人等群体的现金存取业务便利化水平,人民银行也高度重视提升境外来华人员支付服务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便利化水平,人民银行会同外汇局建立专项工作机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印发《关于提升境外来华人员支付服务水平的指导意见》。针对移动通信、餐饮住宿、公园景区、交通运输及外籍来华人士聚集地区的批发零售、文化体育场所、货币兑换点等涉外场景现金使用便捷情况开展摸底排查。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充分发挥专项工作机制作用,按照既定工作方案和目标,持续推进现钞使用、外卡受理、移动支付、账户服务、宣传推广等各项工作任务,切实提升境外来华人员支付服务水平。

      此外,如果公众遇到拒收现金行为,可明确告知对方其行为违法,保留相关视频、音频证据,并向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投诉举报。公众还可通过城市政务热线、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等各种渠道进行投诉、举报,捍卫自身权利。

 

 

来源:整理自网络

 

【免责声明】

付费通对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真实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

 

【版权声明】

本文资料搜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