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黄金洗钱”陷阱!
洗钱活动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是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和其他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大多数人都以为洗钱活动不会发生在自己身边,但随着不法分子洗钱套路不断迭代升级,有些人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卷入其中。
随着对各类违法犯罪打击力度不断增大,诈骗分子转移非法资金愈发困难,他们也开始“另辟蹊径”将重点放到了“价格高、易出手”的黄金上,于是用“黄金洗钱”成为他们的新手段。
一、案例回顾
案例1:
近日,李先生的金店接到了一笔蹊跷的黄金生意,是一位带孩子的宝妈,她进店后就对工作人员说,想要购买160克黄金。面对这样的买金大客户,工作人员却觉得她的举动有些反常。
金店经理谢女士在跟这位客户对话后,心里开始产生怀疑。随后,这位女士询问价格,付款方式等。问清楚价格之后,她便带着孩子到店门口打电话,回到店里后,她继续与店家商讨买金细节。
这位宝妈所购买金条的总金额接近11万元,数额比较大的同时,又让用快递邮寄。大额买金,邮递金条,这种情况十分符合购买黄金洗钱的特征,于是谢女士立刻向当地公安机关反映情况。通过了解,这位宝妈表示是在手机上的理财软件投资理财用,民警查看后发现这是一个涉嫌诈骗的软件。
案例2:
近日,某金店孟女士收到一条陌生的微信好友申请,添加好友后,对方自称是黄金买家,在简单询问当日金价后,对方提出要购买60克左右的黄金,并表示可立即转账,稍后到店取货。孟女士以为来了大单,毫不犹豫地向对方提供了自己的银行卡号。半小时后,孟女士的账户显示收到5万元转账。
一小时后,一名头戴鸭舌帽、行迹匆忙的男子来到孟女士的金店,顺利取走60克黄金。直到次日,孟女士才突然发现自己的银行卡因涉嫌电信网络诈骗被冻结,名下所有银行卡也因此无法正常使用了。
二、手法分析
1、虚假交易洗钱
诈骗分子伪造虚假的黄金销售记录,将涉诈资金伪装成正常的货款。例如诈骗资金流入金店账户后,金店员工可能配合虚构销售合同或交易凭证,掩盖资金的非法来源。
2、利用商户账户转移资金
诈骗分子伪装成客户,通过无接触方式(如微信、电话)联系金店,以购买黄金为由,获取金店商家的银行账户信息。然后让电信诈骗的受害人将资金直接转入金店商家账户,再安排同伙去金店取走黄金,或者以各种理由让商家将黄金邮寄到指定地点。
3、直接购买商品洗钱
诈骗分子或其同伙直接到金店,使用诈骗得来的资金购买黄金饰品、金条等。他们可能会一次性购买大量黄金,不关注黄金的款式、工艺等细节,只在乎能否快速成交。然后将黄金转卖给他人或通过特定渠道销赃,实现资金的“洗白”。
4、“邮寄黄金”骗局
诈骗分子诱导受害人购买黄金并邮寄到指定地点,声称将双倍金额充值到投资账号进行资金审查。实际上,诈骗分子通过倒卖黄金变现,完成洗钱过程。
三、最新规定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印发《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的通知,明确提出以下要求:“从业机构开展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或者等值外币现金交易的,应当根据本办法规定履行反洗钱义务。”“客户单笔或者日累计金额人民币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或者等值外币现金交易的,从业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在交易发生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大额交易报告。”上述《办法》自2025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旨在通过建立系统化监管框架,防范贵金属与宝石交易领域的洗钱及恐怖融资风险。
四、安全提示
1、商家应安装高清监控,记录交易过程和客户行为,便于后续核查;
2、应增强防范意识,对大额交易严格核实客户身份,要求提供身份证明并留存记录。拒绝非面对面交易或异常支付方式的要求,确保交易在店内当面完成;
3、发现收到可疑资金后,应立即停止相关交易,保留好交易记录、凭证、客户信息等证据,并第一时间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说明情况;
4、不要随意向他人提供自己的银行账户信息,对于存在明显异常需求的订单应主动上报,保障自身安全合法经营。
来源:整理自网络
【免责声明】
付费通对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真实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
【版权声明】
本文资料搜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