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捷支付服务升级优化体验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基础金融服务,助力优化消费环境。支持金融机构聚焦“食、住、行、游、购、娱、医”等重点消费场景,持续推进支付便利化建设,有效提升现金、银行卡、移动支付、数字人民币等各类支付方式的兼容性,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支付体验。
1、支付体验更高效便捷
近年来,我国移动支付发展迅速,同时,部分外籍来华人员习惯用银行卡或现金支付,对使用移动支付不习惯、不适应,支付服务包容性有待提升。去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印发后,在各方共同努力之下,来华人员支付体验不断提升。
据统计,2019年至2025年5月,“外卡内绑”和“外包内用”总交易笔数达3.79亿笔,总交易金额604.39亿元。其中,“外卡内绑”业务总交易量为2.17亿笔,总交易金额325.24亿元;“外包内用”业务总业务量1.62亿笔,总交易金额279.15亿元。
“外卡内绑”和“外包内用”是为便利来华人员支付推出的移动支付服务:“外卡内绑”是指使用支付类应用直接绑定境外银行卡就能支付;“外包内用”是指使用境外钱包应用扫码就能够完成支付,无需下载其他应用程序。
2、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2025年,全国多地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持续升温,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有效激发了消费市场的潜力。在此过程中,多平台积极响应消费品以旧换新促消费政策,助力多地补贴活动落地,推动国补政策精准触达亿万消费者。
3、数字人民币升级服务
近期,数字人民币产品和服务不断升级,助力提升支付便利性。6月28日,数字人民币“碰一碰”过闸试点扩展至上海轨道交通全线网(含市域线),乘客持IC卡、SIM卡、手机Pay等各种形式的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可在上海地铁全线网各座车站闸机直接碰一碰快速过闸。
数字人民币“碰一碰”过闸支持跨机构互联互通,乘客使用任意一家运营机构开立的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均可以通过“碰一碰”乘坐上海地铁。境外来华人士在口岸、机场、高铁站、酒店等场所通过数字人民币自助终端可快速申领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并充值,因不与使用者身份相关联,有效保障了境外来华人士的隐私安全。
在数字人民币产品体系中,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因具备使用门槛低、覆盖人群广、场景应用多等特点,日渐受到境外来华游客和老年人、学生等群体的欢迎。据介绍,在公共交通领域,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碰一碰”目前已覆盖包括青岛、苏州、深圳、海南、北京等多个城市和地区的地铁、公交。
与此同时,硬钱包在民生场景的应用不断取得新进展。在服务智慧养老场景方面,推出了与老年人日常穿戴设备、老年证等相结合的硬钱包以及可视硬钱包,为老年人群体提供安全、便捷、易用的数字人民币服务。在校园场景推出了与校园卡相结合的硬钱包,依托数字人民币准账户硬钱包灵活绑定的特点,硬钱包在绑定家长的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并充值后,既可以在食堂等校内生活场景进行“碰一碰”交易,还可以乘坐地铁、公交,在众多校外场景“碰一碰”消费使用。此外,在提升支付便利化方面,下一步硬钱包还将支持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进一步便利境外来华人员支付。
来源:整理自网络
【免责声明】
付费通对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真实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
【版权声明】
本文资料搜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