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APP
登录-注册关于我们客服小付
新闻中心>正文

反诈拒赌,你我同行

2023年09月01日 10:50 来源:网络

近期高校学生电信诈骗案件高发,了解常见诈骗套路,共同提升识骗防骗能力。

 

一、冒充客服

学生接到冒充客服电话、短信,称可以为学生办理贷款退订业务、办理注销白条业务、帮助其取消校园贷、开通消费者保障权益、理赔等,事主按照对方要求转账被骗。

 

1、诈骗套路

1)通过非法窃取、购买等渠道获取大量被害人及网购信息;

2)主动联系被害人,准确说出被害人近期网购信息;

3)谎称商品存在质量问题、物流中断、快递丢失等情况,并称要给被害人进行赔偿、高额理赔、赠送礼品等;

4)①诱导被害人扫描钓鱼二维码、点击钓鱼链接或者下载钓鱼APP,套取被害人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

②或是告知被害人退款时,存在征信问题、银行卡流水不足、银行卡被冻结、赔偿金额高于物品本身金额等理由,要求被害人向指定银行卡转账;

③或是告知添加QQ、微信客服,通过QQ软件、腾讯会议等APP要求与被害人屏幕共享,以套取银行卡、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实现诈骗分子的转账自由。

 

2、防范建议

1)网购建议从正规平台购买,购买后存在异常情况需要退款的,由商家通过原支付路径退款;

2)私下主动来电且要求退款的,基本都是骗子,正规平台退款不需要银行卡信息和验证码信息;

3)陌生人发来的链接不要点,二维码不要扫,短信不要回,屏幕共享不要开,验证码不要给;

4)网购存在异常情况,要通过平台的正规客服解决,不要私自添加社交软件中名称为“某某平台客服”的假冒客服解决;

 

 

二、网络赌博

1、诈骗套路

1)传统赌博的“网络新衣”

赌博流程和方式还是老一套,但赌桌却从线下搬到了线上,受害人只需注册、充值就能在线参赌。庄家行骗也更简单,一边通过后台技术控制算法、设定赔率出老千,随意操控玩家输赢,一边不断推出充值返现、多充多送的活动诱导受害人不断氪金。等玩家醒悟参赌过多,钱财早已进了骗子腰包。

2)休闲游戏变身“赌博工具”

如今的网络游戏五花八门,有一些却暗藏着赌博风险。涉赌平台披上了常见的“棋牌游戏”、“捕鱼游戏”外衣,但仍然不改赌博本质,玩家输掉的也不是虚拟游戏币,而是真金白银。另外,庄家还会通过“抽水”、“房间费”、“组团做局”等形式坐收渔利之外,骗干玩家资金。

3)外挂红包群,坑你没商量

除了网站、APP等专门设立的赌博平台外,一些不法分子也会利用社交平台组织“赌博群”,设定不同的规则来确定红包归属。表面上公平公正,实际骗子会利用作弊软件控制结果,骗子躺赢,输最惨的永远是玩家。

 

2、防范建议

1)参与网络赌博不仅会损失钱财,还是违法行为。

2)面对各种各样的网络赌博陷阱,大家要坚持“三不”原则:不参与、不沉迷、不包庇。

3)约束好自己的同时,也要监督好亲朋好友及身边的同事,如不慎进入赌博骗局要及时报警。

 

 

三、冒充公检法

高校学生收到冒充公安局电话称其涉嫌洗钱,事主按照对方要求转账被骗。

 

1、诈骗套路

1)自称公检法及政府人员。谎称受害人由于其身份信息泄露,涉嫌非法洗钱、诈骗等刑事案件,或是涉嫌非法出境等特殊情况,需要配合警方办案。

2)电话转接和恐吓。诈骗分子会将电话转接所谓的“某某公安局”、“某某法院”、“某某检察院”等,在交谈过程中诈骗分子不断强调,案件涉及国家机密,不得向任何人透露信息,且要求受害者保持联络,否则就会对受害人进行拘留,并冻结其资产。

3)“通缉令”“警官证”齐上阵。添加QQ或微信,向受害者发送虚假警官证、逮捕令;或者让受害人点开“假网站”,查看“通缉令”,使受害人陷入恐慌,并对骗子的话深信不疑。

4)诱骗受害人进行“资金清查”。要求受害人下载指定软件进行“资金清查”或指示受害人转账至所谓的“安全账户”,一旦受害人按指示操作或转账,银行卡上的资金就会被全部转走。

 

2、防范建议

1)公安机关不会线上办案,民警办案一律与当事人见面。

2)公安机关绝不会在互联网上发送各种法律文书,也绝不会让你在网上填写个人信息。

3)公安机关不存在“安全账户”,更不会让你转账汇款。

4)遇到自称“警察”主动联系的,应核实对方身份,如有疑虑可直接拨打“110”进行咨询。

5)“00+”开头的电话号码或是归属地为境外的电话疑似诈骗电话,不要轻易相信。

6)请及时下载“全民反诈APP”,如接到96110电话,说明您或您的家人正在遭遇电信网络诈骗,请及时接听。

 

 

四、网络刷单

高校学生在各APP平台进行网络刷单被骗。

 

1、诈骗套路

1)诈骗分子在社交平台、抖音等短视频APP、招聘平台等发布招聘刷单、刷信誉、免费领等信息,以“日进千金”、“动动手指就可轻松赚大钱”等噱头添加被害者的社交平台账号

2)在社交平台中向被害者出示虚假的营业执照、工作证件、交易记录等材料,甚至会告知被害人可以通过签订网络合同保障其权益,以此骗取被害者的信任;

3)诈骗分子为骗取受害者信任,在被害者完成第一项简单的任务后,会返还小额佣金,或者可以在非正规的APP上提取小额资金;

4)在被害者尝到甜头后,诈骗分子会以刷单任务有误需继续刷单、订单未结束、该单需多次刷单才可返钱等理由要求被害者继续刷单,直至被发现。

 

2、防范建议

(1) 不要贪小便宜、不报轻松挣钱的心态,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2) 找兼职要到正规的公司或中介,在校生可以寻求老师帮助,完成学校勤工助学岗的工作;

(3) 刷单是违法行为,国家法律法规、电商平台均明令禁止这种虚假交易;

(4) 网络刷单一律都是诈骗。

 

 

五、冒充熟人

冒充师长、同学等熟人谎编借口借钱,事主按照对方要求转账被骗。

 

1、诈骗套路

1)骗子通过购买或其他非法渠道,盗取QQ号、微信、微博、钉钉、邮箱等账号,冒充亲朋好友、领导、同事,通过社交软件、邮件等联系受害者寻求帮助。

2)当受害者相信该“熟人”身份后,骗子以各种急需用钱的理由(如:购买机票、家人看病、资金周转、钱无法取出等)要求受害者帮其转账。同时,骗子称此时已通过其他渠道将钱转给受害者,并将伪造的银行转账截图发给受害者,但因银行转账有延迟。

3)骗子催促受害者先行转账到其指定的个人银行账户,并保证给受害者的转账稍后肯定会到账,在受害者转账后骗子会继续编故事诈骗,直到受害者意识到被骗。

 

2、防范建议

1)如遇到自称领导、同事、同学、朋友等熟人身份,通过短信、微信、QQ、钉钉等聊天工具添加好友,要求转账汇款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务必核实对方身份和所发信息的真实性。在转账前应当面求证,或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核实,务必核实确认后再进行操作。

2)对于骗子发来的虚假转账账单,应及时通过正规平台核实转账信息。

 

 

 

来源:整理自网络

【免责声明】

付费通对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真实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

 

【版权声明】

本文资料搜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删除。


相关新闻

    合作伙伴
    • 上海城投
    • 国家电网
    • 上海燃气
    • 中国电信
    • 中国移动
    • 中国联通
    • 东方有线
    合作银行
    PCI DSS 证书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上海市支付机构承诺书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违规信息举报中心工商营业执照沪ICP备05055979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