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正文
断卡行动|银行账户冻结,如何应对与防范?
2023年05月12日 20:00 来源:
近年来,随着“断卡”行动的开展,各家银行纷纷加强对银行卡的管理,配合公安部门对银行账户进行排查,识别资金风险,以预防、惩治电信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
一、账户冻结与断卡行动
早在2020年10月,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就召开全国“断卡”行动部署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以打击、治理、惩戒开办贩卖“两卡”违法犯罪团伙为主要内容的“断卡”行动。
所谓“两卡”,一是指银行卡,既包括个人银行卡、个人支付账户、单位银行账户、结算卡等,也包括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机构账户;二是指电话卡,指三大运营商发行的手机卡、虚拟运营商发行的电话卡和物联网卡等。
据了解,“断卡”行动意在拦截“实名不实人”的两卡买卖行为,斩断诈骗集团的“信息流和资金流”,铲除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犯罪滋生的土壤,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二、银行方面不宜“一断了之”
对于“断卡”行动的推进,不少网友表示理解。但也有储户反馈,称银行方面“先斩后奏”容易误伤正常用卡需求,且“解冻”手续繁杂,带来极大不便。对此,有银行工作人员建议,账户冻结后可及时与银行方面联系,了解具体原因,再视情况到银行网点或直接线上进行异常申诉、解冻。
有分析建议,银行方面首先要提高精准识别能力,减少对正常用卡的“误伤”,同时充分尊重储户的知情权,第一时间告知客户具体情况、明确“解冻”规则。此外,通过线上办理、本地办理等方式,便利储户尽快“解冻”。
三、储户如何保障用卡安全?
①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网银U盾等账户存取工具,保护好登录账号和密码等个人信息,对于长期不适用、闲置或丢失的银行卡,要及时做销户处理;
②做好有效防范,不随意点击短信、网络聊天工具或网站中的可疑链接,警惕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不轻信陌生电话,使用资金较少的银行卡用于网络支付;
③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出租、出售、出借个人银行卡、身份证、银行卡、网银U盾等存取工具,以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并承担法律责任。
据了解,对于公安机关认定为出租、出售、出借、购买银行账户的单位和个人,在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5年内不得新开账户,5年内不得暂停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所有业务,同时计入个人征信。
来源:整理自网络
【免责声明】
付费通对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真实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读者参考。
【版权声明】
本文资料搜集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删除。